觀天星官—南懷仁

明清之際,來到中國傳教的傳教士,多習有當時最新的數學、天文、音樂、藝術等知識,希望透過傳授西洋知識融入中國社會,若能讓官員或皇帝入教,就能全面傳播天主教義,使中國人都信奉天主,南懷仁就是這樣一位傳教士。

南懷仁(Ferdinand Verbiest, 1623-1688),初名佛迪南特斯,姓阜泌斯脫氏,比利時人。加入耶穌會後,繼續深造學習哲學、科學、語言等課程,應在華傳教士魏匡國(Martin Martini, 1614-1661)招募,來到中國傳教,起中文名南懷仁,字敦伯、勛卿。起初先在西安傳教,後來到北京,成為湯若望(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, 1591-1666)的助手。

順治年間,楊光先(1597-1669)上疏參劾湯若望、南懷仁等傳教士,罪名是企圖以邪教迷惑大眾,湯若望所著《時憲曆》意圖使中國改奉西洋正朔視為叛亂。康熙三(1664)年,楊光先再次參劾南懷仁等傳教士入獄。楊光先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,吳明烜任監副,復用大統曆及回回曆,但預報天象卻屢屢失準,擔心傳教士捲土重來,著有《不得已》一書闡述傳教士妖言惑眾,表明自己的忠君愛國之心。

圖一、劉錦藻《皇朝續文獻通考 四百卷, 勘誤表一卷》,民國十年(1921)跋排印本,傅圖登錄號:115541.046
「光先自憤其先憂之隱,不白於天下後世,爰著《不得已》書,攻其教法。」

康熙七(1668)年,清聖祖命楊、吳等官員與南懷仁比試曆算,卻所答皆非,清聖祖下令改由南懷仁掌管曆法之事,並且平反了傳教士們的罪名。回應楊光先《闢邪論》、《不得已》的指控,傳教士們亦寫了《不得已辯》為自己辯白。

圖二、柯劭忞《國史時憲志 九卷》,鈔本,傅圖登錄號:171239.012

既有的天體儀在測量上誤差頗大,導致預測的曆法節氣、天象運行產生錯誤,為解決這根本問題,康熙八(1669)年,清聖祖命南懷仁重新打造明朝在北京齊化門觀象臺上建有的渾儀、簡儀、天體三儀,和臺下所建的晷景堂圭表壺漏。康熙十三(1674)年成功打造出六儀:黃道經緯儀、赤道經緯儀、地平經儀、象限儀、紀限儀和天體儀,並著有《新製靈臺儀象志 十六卷》,來說明諸儀安裝與操作方法。其中第十五、十六兩卷單獨成冊,又名《諸儀象圖》,是各項儀器圖、部件圖、及操作方法的圖解。

圖三、趙爾巽《清史稿 五百三十六卷, 目錄五卷》,排印本,傅圖登錄號:36951.018
南懷仁打造的這六件天文儀器,後來放置於北京觀象臺。除了重視測量的功能性,外在裝飾風格中西融合,龍柱、雲紋、銅圈交疊。

圖四、黃道經緯儀(取圖自南懷仁《諸儀象圖》,清康熙十三年刊本,傅圖登錄號:176917.003)
康熙十五(1676)年,清聖祖下旨修曆,南懷仁利用六儀測量,推算之後兩千年的曆法,命名為《康熙永年曆法》。這六儀除觀測星象外,亦能應用於測量經緯度、山岳高度、疆域距離等,具體成果可參見南懷仁《坤輿圖說》。

圖五、南懷仁《坤輿圖說 二卷》,清康熙間刊本,傅圖登錄號:174560.008
「凡各地依曆學諸法測天。以定本地經緯度。是以萬國地名輿圖大備如此。」

康熙二十六(1688)年十二月南懷仁因病過世,清聖祖賜諡號「勤敏」。除了在天文學外,南懷仁也利用物理和化學知識,幫助當時中國官員解決不少問題,繪製地圖、製作溫度計和改造紅夷大砲等,讓皇帝與朝臣都見識到西方科學的力量,也協助歐洲皇室與清廷的聯絡。人類文明因中西碰撞,產生了璀璨的火花。


參考資料:
王冰,《勤敏之士南懷仁》,北京:科學出版社2000年5月。
王忠和,《紫禁城裡的洋大臣》,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,2010年1月
南懷仁著;高華士英譯;余三樂中譯《南懷仁的歐洲天文學》,鄭州:大象出版社,2016年3月。
黃一農,〈新發現的楊光先《不得已》一書康熙間刻本〉,書目季刊第二十七卷第二期,頁3-13。


撰稿:洪藝珊
編輯:陳怡蓁


➤ 編按:
傅斯年圖書館所藏善本古籍中,還有更多 與「南懷仁」及觀星有關的記載 !
更多數位資源探索,請看影片介紹: